基于数字化的轨道交通车辆智能制造产线设备应用
125
完成单位: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登记编号:CAPE-CXCG-2025-G-1-***
登记年份:2025
发布时间:2025-07-22
成果主要完成人
朱志民,李有林,郭钊,李寅,杨栋,彭飞,姚嘉诚,许权,史晓萍,钟妍
项目概况
研究背景:贯彻落实国家“智能制造”以及中国中车“中车智造”发展战略,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之路。充分利用中车浦镇公司既有基础设施,配置先进、可靠、适用的构架自动化焊接设备及车辆自动涂装设备,建设构架焊接数字化智能产线及全流程自动化智能绿色涂装生产线,提升生产效率、产能和质量,降低设备维修成本和能耗,挖掘潜力,提质增效,在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和“传统制造”向“数字制造”进一步迈进。
信息化:依托数字化精益工艺管理平台、焊接监控管理系统,基于 RFID 无限射频识别技术,构建物联网对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任务、物料信息、工序作业状态、焊接过程参数、质量数据、设备状态等信息,实现信息化大数据管理,作业文件信息、变更信息实时推送传达作业台位。
自动化:满足组装、焊接、打磨、转运、存储、自动喷涂等作业自动化生产。采用成熟可靠的自动化装配技术、焊接工艺和喷涂工艺,对构架主要关键焊缝实行自动化焊接,对焊缝粗磨实行自动化生产,对车体进行自动喷涂。工序间物料的转运存储采用AGV或RGV小车实行自动配送。
柔性化:满足不同类型转向架构架的生产。实现模块化作业,能够快速转产。工装采用柔性工装设计理念,采用随行夹具,多功能平台等,满足实现不同平台项目的快速切换,统一装夹接口,实现变位器的快速装夹。
智能化:采用数字焊机,工业智能机器人、智能检测设备、工位终端等智能化设备,对作业工序、产品质量信息等进行有效管控。生产制造过程数据进行实时记录及传输,结合监控系统及产线控制系统,对数据进行收集、存储、管理及分析。
经济效益:提高了构架焊接水平和涂装技术水准,减少人力配备,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涂装施工对人体的伤害,提高职业健康水平,提升制造质量。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人工成本、降低废品率、降低返工成本等,从而降本增效,实现经济效益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