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双碳目标的甘肃储能多维目标预测及动态预警管控技术的应用
34
完成单位: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天水供电公司
登记编号:CAPE-CXCG-2025-J-2-***
登记年份:2025
发布时间:2025-07-22
成果主要完成人
尚彦赟,卢广旗,杨照光,王轩,董召强,李晖,谢文杰,武晓庆
项目概况
近年来,甘肃省新能源取得跨越式发展,新能源的大量接入使电力系统对储能的需求激增,如不能做到有效控制,大规模储能设备投产容易造成资源效率低下,故亟需完善的储能预警系统及管控体系。
项目研究方向主要有3点:1)现阶段储能方式较多,且各类储能设备特性差异较大,针对不同地区储能类别、规模需求统一量化标准较少,且缺乏合理预测;2)目前储能规模与时序不匹配、经济性与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不一致、电网安全与清洁能源之间不协同的问题依然存在,需建立有效预警模型;3)为保障储能制度化、模式化发展,进一步研究区域、行业、产业储能协同管理制度体系问题研究较少。
项目成果中的预警方法及管控体系目前在甘肃兰州和甘肃天水地区试点完善,试点后可应用到全国大多数地区,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也可供其他能源产业借鉴,促进多行业绿色协同发展。
项目成果可通过开展试点应用为能源供给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撑,特别是在能源电力规划建设及投资运营实践中逐渐推广应用。项目成果既可以通过各区域的能源服务公司提供的能源服务进行推广和应用,提供的能源服务进行推广和应用,强化服务能力,开拓新的业务领域,也可以通过与其它能源供应商合作,输出相关技术服务,实现成果的推广。在成果推广过程中,各地区可因地制宜根据低碳发展路径的时空差异具体情况,部分或全部应用本项目的研究成果。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充分考虑了适应性和实用性的原则,为将来后续工作的延伸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思路。
直接效益主要有三点:一是储能目标分解,有效多维预测。储能设备规模、经济、安全等目标,可为合理规划甘肃省电力系统、建立就地消纳新能源系统提供参考依据;二是分析合理偏差预警区间的设置原则,提出储能多目标动态预警方法。建立“一级模型集—二级曲线群—三级指标簇”的分层指标映射结构,有助于全面、动态把握储能系统运行情况;三是制定储能发展协同管理制度,构建储能发展动态管控技术体系。研究面向“过程管控”的储能发展监测—预警—交互—评估闭环管控技术,可保障不同区域、不同供需结构的储能项目制度化、模式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