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医疗设备配套不间断电源系统(UPS)管理模式创新

31

完成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肝脏病医院)

登记编号:CAPE-CXCG-2025-G-2-***

登记年份:2025

发布时间:2025-07-22

成果主要完成人

任杰,高川,朱艳红,高锦标,区仲贤,陈慧敏,王文涛,张洋铭

项目概况

医疗设备的稳定运行关乎患者生命安全。然而,传统电网常面临停电、电压波动等问题,严重威胁医疗设备正常运转。医疗设备配套不间断电源系统(UPS)虽已广泛应用,但管理模式却存在诸多弊端,如无人监管导致设备老化难以及时察觉、维护计划缺乏精准性等,这成为保障医疗设备稳定供电的关键阻碍。为攻克这些管理与技术难点,我们展开深入研究。通过引入智能监测技术,对不间断电源系统(UPS)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与分析,实现了设备状态的精准预判,有效解决了设备老化监测难题。在维护计划制定方面,利用大数据分析,依据设备历史运行数据与实时状态,生成个性化维护方案,大大提升了维护计划的精准度与科学性。​ 此创新成果具有显著先进性。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智能监测技术使设备故障预警提前数小时,维护效率大大提高。2024年5月,一台DSA设备做手术过程中,智能监测平台检测到UPS设备故障停机,对医疗设备无保护功能,我院管理部门立即启动应急模式,成功避免设备使用过程中停机风险。创新性则体现在打破传统事后维修模式,转变为预防性维护及实时远程监测。在实施该项成果之前,梳理发现我院60台UPS安全隐患数量达到27处,通过一年的创新成果应用,改变巡检周期,引进智能监测技术,安全隐患数量已降低至0隐患状态并长久保持半年以上,实现了管理的智能化与个性化。​ 该成果具备良好的可推广性和通用性,可直接推广应用于医疗机构,适用于各医疗机构的 UPS 设备。2023年12月至2024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60台医疗设备配套不间断电源系统(UPS)采用创新模式进行管理;2024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肇庆医院参考管理经验,将5台大型UPS引入智能检测技术,完善管理新模式,取得良好成绩,2025年将计划推广至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等医疗机构使用。从经济社会效益看,有效降低了设备故障率。2024年之前,我院UPS维护费用约每年20万元,因供电不稳定导致医疗设备损坏数量约3-5起,2024年期间未发生UPS维修情况,且未发生因供电不稳定导致医疗设备损坏情况,大大减少了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医疗中断损失。据不完全统计,约每年可为医疗机构节省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潜在经济损失。同时,保障了医疗服务的连续性,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与满意度。 除此之外,此创新成果为医疗机构行业中医疗设备配套不间断电源系统(UPS)管理树立了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