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水排泥夹在提升光伏发电效率中的应用研究
70
完成单位:上海同策云启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
登记编号:CAPE-CXCG-2025-J-2-***
登记年份:2025
发布时间:2025-07-22
成果主要完成人
徐瑞玲,孟庆茂,李怀森,王翔,杨龙,王重阳,周杰,刘争
项目概况
1.研究背景: 分布式光伏电站光伏组件一般安装于大型厂房屋顶,受厂房屋顶角度影响,组件安装倾角很难达到最佳值。由于倾角太小,在边框的阻挡下,雨水携带的浮尘不能及时排走,聚集在边框底部附近,长此以往,形成积灰带,积灰阻挡光伏组件对阳光的吸收,导致光伏板形成彩虹纹,影响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和使用寿命。
2.技术难点:本项目需要研究如何在不不明显增加运维成本的情况下及时清除光伏板的积灰带,使得积灰可以自动清除,降低光伏板热斑效应,并且提升发电效率,。
3.成果先进性、创新型: 本项目研究了一种亲水性材料制作的导水排泥夹,此种材料分子能够透过氢键和水形成短暂键结,可以吸引水分子,与水分子更有亲和力,雨水更容易附着。相比组件的防护玻璃,雨水更容易顺着亲水性材料扩散。在此过程中水中携带的微小的浮尘随着雨水的扩散一同被“吸”至边框外,搭建雨水外泄的通道,从而实现自动排泥。
4.可推广性:组件安装角度越小,底部边框越容易积水。随着分布式电站容量的增长,小角度安装的光伏组件相应的越来越多,如果能在电站建设阶段就考虑安装排水导泥夹,将会大大降低形成彩虹纹的因素,同时也会降低后期运维成本,提高设备运行质量。因此,小角度光伏组件安装排水导泥夹越早越好,拥有很广阔的前景。安装排水导泥夹不仅投资小,而且对防止组件彩虹纹的形成、保障设备健康运行有着巨大的意义,减轻了后期边框清洗工作量。
5.经济社会效益: 本项目实施后,对比上海区域1座分布式光伏电站在2022年和2023年的光伏利用小时数发现,在2023年上海辐照值降低的情况下,该电站2023年的发电效率提升了6.8%,换算至发电收益折合约22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