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打造基于“系统化、多链条”的分布式光伏安全接入体系

2

成果主要完成人

王梓,于磊,王利东,王双,王川,赵泽渊,卜泽伟,张蕾

项目概况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持续扩大。然而,分布式光伏厂站数据接入存在的漏洞风险和配置隐患,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国网张家口供电公司响应国家新能源战略,构建了“系统化、多链条”的分布式光伏安全接入体系,旨在提升分布式光伏数据传输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二、管理及技术难点 1、数据传输安全:分布式光伏系统涉及大量数据传输,传统有线传输成本高、效率低,且易受网络攻击,数据泄露风险大。 2、网络安全防护:分布式光伏厂站数量多、分布广,传统的边界防护措施难以应对复杂的网络安全威胁,缺乏有效的纵深防御机制。 3、主站与厂站协同:分布式光伏系统的管理涉及主站与多个厂站的协同,如何实现高效、安全的协同管理是一大挑战。 三、成果先进性及创新性 1、技术创新:通过融合“WAPI”无线网络技术、“380聚合”技术、“1M嵌入式微型纵向加密”技术及“源端可信适配”技术,构建了高安全、高效率、低成本的技术链条,解决了数据传输中的安全与效率问题。 2、策略创新:建立了策略链条配置体系,通过ACL访问控制、IDS入侵检测系统等手段,严控用户访问策略,提高威胁阻断精度,增强了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3、系统化运行模式:通过完善程序验签流程,强化数字证书管理,打造了“系统化”运行模式,实现了主站与分布式厂站的高效协同管理。 四、可推广性 该体系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分布式光伏接入场景,能够有效应对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分布式光伏接入需求,为未来大规模分布式光伏接入提供了可借鉴的安全防护和管理模式。 五、经济社会效益 1、社会效益:该体系提升了分布式光伏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保障了电网的稳定运行,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 2、经济效益:通过减少线路敷设成本、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延长发电场有效发电时长,显著提升了发电场的经济收益,减少了因停发造成的经济损失。 3、生态效益:该体系有效减少了弃风弃光现象,提升了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助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进程。 六、推动行业进步 该成果提供了分布式光伏安全接入的先进解决方案,推动了电力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进步,优化了电力系统的管理效能,为未来电力系统的安全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持,具有重要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