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冶金超视距抱罐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34

完成单位: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登记编号:CAPE-CXCG-2025-J-1-***

登记年份:2025

发布时间:2025-07-22

成果主要完成人

时 旭、邹火照、邵 可、耿会良、李利民、郑 峰、徐旭文、刘 申、吴 进、刘 曦

项目概况

抱罐车(又称渣罐车或渣包车),作为冶金渣处理的核心运输设备,承载高达1300℃的高温渣滓、钢水等重物,作业环境恶劣,安全事故频发,运营成本高企。其作业中不仅要应对缓冷场炸包、漏包烧车、行车事故等高风险,还饱受噪音污染困扰,严重威胁操作人员与设备安全。为应对这些复杂问题,项目团队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传统抱罐车深度融合,成功研制出超视距抱罐车。 该技术通过自主研发的“超视距抱罐车线控转向系统改造技术”、线控动力和制动系统改造技术,以及“超视距抱罐车自动对中引导技术”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抱罐车的超视距驾驶功能。这一创新显著增强了车辆的运行稳定性,有效削减了维护成本与能源消耗,优化了操作流程,并大幅提升了作业的安全性,为驾驶员提供了更为舒适且安全的工作环境。 超视距抱罐车已在广西金川有色、阳新弘盛铜业成功应用,其卓越表现预示着广泛的行业前景。国内众多知名铜企如马钢、江铜、中原黄金等,以及韩国企业均对此技术表现出浓厚兴趣。超视距抱罐车自2023年4月在广西金川有色全天候投入应用以来,全面覆盖了渣处理作业各环节,实现了自动对中、抱罐、运罐、卸罐、倒渣等作业过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累计作业时长超万小时,表现优异,赢得了业主的高度评价。 该技术不仅降低了人力、设备维护和能耗成本,还显著减少了操作失误和安全事故,有力推动了冶金渣处理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其实施过程中采用的智能化模型结合大规模数据集训练优化方法,以及配套的算力基础设施,为项目的成功提供了坚实支撑。 此技术具有广泛适用性,其智能化理念和技术已经逐步推广至冶金工程机械的更多领域,如阳新弘盛渣堆场装载机与挖掘机、江西铜业的倾动炉加料机和俄罗斯智能炉下清渣机项目,均验证了其广泛适用性和卓越性能,为冶金行业智慧化、绿色化、无人化转型树立了典范。未来,该技术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持续推动冶金行业的创新发展,产生深远的经济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