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输供热安全经济运行关键技术研究
39
完成单位: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上安电厂
登记编号:CAPE-CXCG-2025-J-2-***
登记年份:2025
发布时间:2025-07-22
成果主要完成人
李 刚、葛 林、高中越、程旭泽、付 欣、赵兴楼、秦玉庆、杜福生
项目概况
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北方地区城市集中供热规模持续扩大。然而,传统供热方式在经济性、安全性及能效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如长输供热系统的高热损、管网安全性不足及热电厂余热利用效率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聚焦于大温差供热模式,力求通过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提升系统运行经济性和安全性。
管理及技术难点
1.热源侧:燃煤热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率低,导致热能浪费和运行成本高昂。
2.管网侧:传统供热管网存在漏损率高、失压事故频发的问题,缺乏智能化监测手段。
3.换热站侧:热媒温度调控不精准,运行效率低,且一网回水温度较高,影响供热系统整体效能。
4.小区二网:二网平衡调节难度大,末端供热质量不稳定,人工成本高。
成果先进性
本研究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解决方案:
1.热电联产优化:发明了基于乏汽凝汽器的供热系统经济运行分析方法,优化热能利用,降低供热成本。
2.智能管网监测:开发智能管网漏水检测系统及手持式管井监测装置,实现管网实时监控,提高安全性。
3.二网优化:综合利用喷射泵等多种设备进行调控实现了热力站精准智能调控和二网的节能经济运行,减少人工成本和供热成本。
4.大温差机组优化:提出大温差供热机组效率提升方法,使机组在20%-120%负荷范围内可靠运行,热效率达95%以上。
创新性
1.发明了一种基于乏汽凝汽器的供热系统经济运行分析方法,有效降低长输供热成本。
2.发明一种智能管网漏水检测方法及系统,实现对管网关键位置的实时监测。
3.发明一种手持式管井监测装置,有效保证巡线人员安全。
4.发明一种热力站的热媒温度调控方法,实现热力系统经济运行。
5.创新一种大温差供热机组运行性能分析及效率提升的方法,实现大温差机组高效运行,有效降低一网回水温度.
经济社会效益
1.降低运行成本:通过优化热电联产协同策略和管网能效管理,降低供热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2.提高供热安全性:智能化监测系统减少管网事故率,保障冬季供热稳定。
3.节能减排:优化余热利用,提高热能利用率,减少碳排放,符合国家“双碳”战略。
该研究推动了长输供热系统向智能化、精细化、节能化方向发展,为行业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标准和应用示范,具有重要的行业推广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