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架桥机的智能吊装关键技术
0
完成单位: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登记编号:CAPE-CXCG-2025-J-2-510
登记年份:2025
发布时间:2025-07-22
成果主要完成人
刘常泉,李磊,陈刚,黄峰,梅江涛,何义,范小叶,严璟
项目概况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架桥机作为关键设备,广泛应用于装配式桥梁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吊装作业。然而,架桥机在户外工况下面临诸多挑战:一是环境干扰因素多,如风力、温度变化和地形复杂等,影响设备稳定性和操作精度;二是吊装对位精度差,传统人工操作难以满足高精度要求,易导致安装误差;三是吊装作业风险大,传统吊装流程繁琐,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针对上述问题,通过集成智能感知、自动控制和精准定位技术,有效解决了户外工况干扰多、对位精度差和吊装作业风险大等问题,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提供了高效、可靠的技术支撑。
1.基于运行稳定与精准控制的装配式架桥机关键结构应用技术
本结构体系通过坦克式链条驱动的移动台车,实现了架桥机的高效、稳定移动;装配式承载架体结构增强了整体稳定性;创新的连接体系确保了主梁的牢固连接;液压横移装置与落地支腿横移轨道装置协同工作,大幅提升了架桥机在复杂地形下的对位精度和作业安全性。这一关键技术有效提高了装配式桥梁建设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了施工风险,为我国桥梁智能建造水平带来了实质性的进步。
2.基于光学定位的数字化控制技术
本技术利用多目立体视觉实现高精度对位,通过图像处理算法获取三维坐标,提升预制构件插筋对位精度至2厘米级,控制器单元根据特征点拟合结果,计算对位器件的三维空间相对位置差,并以数字信号形式输出,驱动主控模块完成精准对位,降低施工难度与风险,适用于复杂混凝土构件吊装。
3. 基于物联感知的主动安全控制技术
通过程序算法实现检测信号优先级设置,分为预警和报警状态,预警采用声光提示,报警则使设备自主停机并进入安全控制模式。该技术涵盖9大功能,包括防超载、超高、超限行走等,通过安装各类传感器实现实时监测。检测单元将数据传输至控制器单元,并经过处理传递给数据可视化单元和执行机构。BIM动态模型通过4G信号传输数据至云后台,实现模型动作的实时刷新,解决了架桥机安全姿态控制可视化的难题,提升了施工安全性和效率。
本项目已成功应用于绍兴二环北路项目、绍兴越东路北延项目等工程,目前产生经济效益8562万元。获国家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2项。成果经专家鉴定,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智能化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成果被浙江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累计接待社会各界观摩交流2000余人次,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下一篇:

暂无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