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热电联产为应用场景的全工况吸收式大温差机组研发与应用
9
完成单位:同方节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登记编号:CAPE-CXCG-2025-J-1-308
登记年份:2025
发布时间:2025-07-22
成果主要完成人
黄国华,谷再丰,李绍飞,赵金姊,谢晓云,赵敏思,孙财,孙文倩,李剑,高亚欣,江亿,杜伟伟,姚丽,任仁,索雨麦,张颖
项目概况
我国能源结构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碳中和政策奠定了能源发展的主基调,回收余热、减少一次能源消耗、提高一次能源利用率是当前能源管理的重要方向。
由于传统供热管网的输送能力和热源供热能力的局限性,往往会导致热能的浪费和供热效率的降低,目前热电联产行业主要面临三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城市管网老旧、热网输热能力差,城市发展过程中,供热管网的扩展受到地理条件、城市规划等因素的限制,难以满足城市化进程的供热需求;二是传统供热管网供热分布不均、热损失严重,能源转换与利用过程中存在效率瓶颈;三是热电联产过程中大量余热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能源价值链断裂,环境友好性差。
全工况吸收式大温差机组旨在解决目前热电联产中存在的余热浪费和热网输热能力不足问题,一方面从“开源”角度出发,开发余热资源,倡导热量长距离输送,另一方面从“节流”角度出发,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倡导热电联产代替散煤锅炉房,以实现节能减排和提高供热质量的目标。采用先进的吸收式换热技术与超长距离输热技术,拉大一次网供回水温差,实现机组全工况稳定运行,有效提高热电厂供热能力30%以上,降低供热能耗40%以上,提高热网输送能力50%以上,显著提高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的经济性和能效性,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领域的升级改造提供节能减排新方案。
2017-2024年,全工况吸收式大温差机组的研究成果已在太原、石河子、锦州、泰安、石家庄、西安、赤峰等多地应用,总供应机组385台,8个供暖季运行效果超过预期,获得应用单位和业内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得到清华大学江亿院士的重点关注,证明了其学术价值和技术前瞻性。本研究成果可复制推广到余热资源丰富的高耗能企业,如电厂、化工、钢铁等领域,回收工艺余热,优化热能分配,推动实现热能管理的清洁化、低碳化和能源系统综合效能的最大化。
下一篇:

暂无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