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基于智能终端的能源企业设备作业指导与监管方案

26

完成单位:三峡高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登记编号:CAPE-CXCG-2025-J-1-***

登记年份:2025

发布时间:2025-07-22

成果主要完成人

吕鹏远,徐承,柴兆瑞,兰金江,徐云生,肖宇,邱文举,龚静,张金伟,李晨

项目概况

新能源发电企业具有分布较散、地处偏远、规模不一的特点,这给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和设备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日常生产作业过程中,由于监管不足,也产生了大量安全隐患,影响设备健康与使用寿命。 在新能源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本项目通过整合多种先进技术和方法,构建一个高效、智能、全面的新能源设备管控平台,以应对新能源场站设备多样、分布广泛、结构复杂等挑战。 其中各项问题与挑战总结如下: 1)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发电企业的新能源装机容量大幅增加,如何高效管控分散、多品类的海量新能源设备,成为提升新能源场站资产管理水平的迫切需求。风电、光伏、光热、电化学储能、风光制氢等多种新能源业态的多样性、设备数量的庞大及种类的繁杂,给集中管控带来了巨大挑战。 2)在设备检修过程中,现场人员可能遇到难以处理的情况。现场遇到问题时需要通过电话或对讲与技术专家沟通,这往往耗费较长时间。 3)传统设备生产作业监管难度大。由于现场设备生产作业点多且分散,人工监管容易出现漏洞。此外,作业时间不连续且不确定,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4)预警能力差,无法实现事前预警。传统的单兵作业装备存在视频监控预警与系统、现场生产联系不紧密的问题,故障的诊断和分析主要依赖人工判断,容易导致问题发现不及时。 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案例成果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逻辑+物理”划分及动静态结合的数据处理方法,结合EVA模型的海量设备台账构建技术,实现新能源场站中海量多源异构数据的全面采集、存储、处理与分析。打造了单兵智能装备技术,通过结合现有技术条件和新技术、新装备,实现了多种应用场景的有效融合,对重点区域、重要设备、现场环境等进行监测分析,对作业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实现风险、违章预警,实现安全责任到人、运动轨迹可查、云边端协同,解决了企业现行的安全系统存在的问题,同时深化作业区安全管控体系建设;在标准化操作、工艺执行、流程控制、人员管控等方面,积极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促进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通过智能设备的建设与发展为从事电力生产领域的建设和生产运行人员带来了便利。通过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实现系统的自动化调节和控制,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约人力资源和管理成本。此外,单兵作业装备还能促进电力设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延长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通过预防安全事故,减少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可能性,确保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