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基于预防性维护的设备标准化管理模式研究与应用

2

成果主要完成人

王强,康向文,王亚飞,刘飞,李慧,韩晓波,焦昊,尹振甲,徐元博,秦龙

项目概况

一、项目背景:引发设备的事故与故障的原因,其形成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维护不到位,设备运行存在缺陷和隐患,最终导致事故故障频发。基于预防性维护的设备标准化管理模式重点是在事故故障的发生前期消除隐患和缺陷,形成标准化“消缺”管理模式。 二、管理技术难点 1.设备运转率不高,突发性维修工作较多。 2.备件库存无法实时管控。 3.检修人员素质不高,检修质量层次不齐。 4.点巡维护检落实不到位,设备运行存在隐患和故障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5.作业标准不健全,作业质量因人而异。 6.设备运行存在“泄漏点”,管控措施有限。 7.维修费用偏高。 三、成果创新亮点:以三级点巡检(岗位级、班组级、车间级)、TnPM管理为主要研究方向,以设备档案管理、事故故障管理、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为基础,实现预防性维护的设备标准化管理。 四、可推广性 1.基于预防性维护的设备标准化管理模式运行系统稳定可靠。该系统持续运行多年,已形成专业运行体系和管理团队,标准化管理体系稳定运行。 2.设备标准化系统适用性强。涉及化工、冶炼等行业,涵盖通用、专用等设备,覆盖面广,通用性良好。 五、经济效益 1.预防性维护将设备的事故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设备维修维护费用大幅降低,大修费用累计节省863万元;2.设备运转率:焙烧设备,冶炼设备,硫酸系统化工设备运转率达到99%以上。 六、管理效益 1.实现以防为主,以修为辅标准化管理。通过对点检、操作、维护、保养、维修等作业制定标准,设备管理实现标准化作业。 2.设备管理人员素质有效提升。采用OPL、师傅带徒弟、技术比武等方式,实现标准化培训,人员技能素质不断提升。 3.管理机制全面、灵活。形成健全的设备管理体系,形成设备运行数据库,为灵活解决设备问题提供依据。 七、社会效益:全员参与维护创新,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提高。设备运行平稳,有效控制污染物泄漏,全面改善工作环境,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凝心聚力,树立企业文化管理新标杆。 基于预防性维护的设备标准化管理模式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管理的主导作用,能够有效管控设备运维,长期经济效益明显,全员参与预防性维护,能够最大程度“消缺”,以防为主,以修为辅,建立健全预防性维护的标准化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设备综合效率,提高企业设备标准化管理水平。

下一篇:

暂无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