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信息化管理平台创新与应用

176

成果主要完成人

-

项目概况

一、立项背

目前,我国共有660多个城市,2500多个县城和30000多个行政建制镇,每个城镇基本上都拥有给水排水系统,但大部分水务公司处在信息化2.0阶段,处于向智慧水务方向拓展的阶段。再加之现有的智慧水务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标杆性企业,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低。2016年,中国智慧水务行业市场规模为58.62亿元,同比增长16.47%;2017年,中国智慧水务市场规模约为68.59亿元,同比增长17%

与国内快速发展的形式相比,国外从经验模式到智能自控模式的转变经过了一个较长的探索和发展历程,国外的水务技术发展重点不是在市场上去寻找智慧系统模块化或者现成软件平台的方向,而更加注重于企业自身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包括对硬件如何实现优化布局、如何采用科学技术解决实际运营难题、数据应用的分析研究等等,经历了一个从生产到研究、从研究到应用的历程

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对政府、社会和用户的价值在于,它将最大程度上提升水务公司的应急响应能力,包括对供水系统自动化控制、水质安全监测等。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水务公司对供水管网的压力、流量等数据进行更精确的细化计算,不同的小区将更科学地分配水压,高层建筑水压力不够的现象将大大减少。在线处理业务流程,极大的提高办公效率,实现无纸化办公

二、主要做

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主要内容为:调度自控系统(含管网测压系统)、水厂自控系统、安保监控系统、水质检测系统、表务管理系统、计量统计管理系统、中水监控系统、设备管理软件系统等

建立身份统一认证,通信、业务数据互通共享的服务平台,将应用部署到平台上。各业务系统协同运行,保证基础数据畅通无阻、业务流程无障碍流转,有效提升业务系统的运行效率,打破信息孤岛,为监测数据的采集、命令的下达、工作的流转、信息的转达提供支撑

三、主要创新

对于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业务数据可以分库部署,从而提升系统自治能力,如需要数据整合可通过数据访问接口进行数据推送

搭建单点登录认证体系。用户使用一个系统账号就可以完成所有业务的登录,在其权限范围内完成业务工作,从而避免多系统、多账号引起的管理成本。同时也规范了信息化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保证信息安全

四、实施效果和推广前

经过不断实践,济宁中山水务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全区域、全专业、全过程覆盖以及闭环管理,可靠性大幅提升,工作成效逐步显现

实现了与各级调度子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全网调度数据的生产部分集中监测,对提供的大量基础数据的分析,辅助供水调度的优化,将远程控制与当地闭环控制有机结合,实现就地、现场、调度三级控制,从整体上优化调度,保障供水安全。

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单点登录解决了同一业务人员进入多个不同系统需要多个账号和权限从而造成操作复杂、工作效率底下的问题,以后只需要一次登录即可访问所有的系统。同时为了解决业务人员只登录一个系统,不需要反复跳转的问题

信息化管理平台建成后,实现公司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系统中完整的故障管理系统,可为公司维修新人提供正确的维修方法指导,提高工作效率。系统内清晰、动态的设备数据库,可提高设备可利用率及可靠性,减少维修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减少维修人员,减少维护及维修费用,延长设备生命周期。对用户用水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指导现场查漏、修漏工作,减少水资源浪费和公司经济损失几百万元

该管理创新成果在相关水务企业都得到了有效验证,并且在行业处于领先水平,下一步可在其他行业进行推广,提高整个行业的信息管理水平以及经济运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