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无线传输和自供电的铁路电缆盒监测装置
 68
完成单位:海南铁路有限公司海口综合维修段,北京中铁金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登记编号:CAPE-CXCG-2025-J-2-***
登记年份:2025
发布时间:2025-07-22
成果主要完成人
王笑冰,邓永东,关宁,曹龄兮,崔栋,周丹捷,王鸢,陈昭君
项目概况
成果简介
基于无线传输和自供电的铁路电缆盒监测装置是为解决海南岛铁路信号设备室外电缆箱盒因常年雨季和台风天气浸水后电缆绝缘下降无法准定位的问题,而精心研发的铁路信号设备室外电缆箱盒浸水监测工装。铁路现有的信号集中监测只能测试出单根电缆芯线绝缘不良,但是无法准确定位浸水的电缆箱盒;本监测装置具备无线传输和定位功能,能检测箱盒浸水情况,将因浸水造成电缆绝缘下降的问题提前预警出来,实现预防修的目标,防止绝缘故障影响行车秩序,保障了铁路运输安全稳定。
创新成果背景:
传统的电缆检测系统都是基于有线传输方式,对浸水电缆盒准确定位和检测依赖既有的电缆芯线,存在定位不准和误报警问题的缺点,且施工、改造成本高,施工局限性大。
创新成果目标、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前该成果运用无线传输通信技术,通过在电缆盒内加装无线监测模块,模块通过无线传输技术与安装专用 APP 的平板电脑相连通,平板电脑上 APP 有监测站的平面图,可以设置监测模块的具体位置,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保存,构成一个完备的监测系统装置,填补了国内本领域的空白。日常模式下,监测模块处于“休眠”状态,当监测人员要采集监测对象数据时,通过操作平板电脑的 APP 操作向监测装置发出指
令,,“唤醒”室外的监测模块进行工作模式;遇到电缆盒发生浸水现象,模块也可以自动“唤醒”进入工作模式。装置在“休眠”状态耗电量极低,电池一次可以使用 1年时间;模块和平板电脑的通信距离可以达到 1.5 公里。同时传统的微机监测设备需要在信号楼内施工,电缆芯线进行采集,施工进度慢, 在施工中,施工完成的维护中有一定的安全风险。本装置系统设备少,装置至今采取无线通信技术连通,不需要利用电缆芯线采集和传输信号,现场施工较为简单,易操作。
创新成果创新点:
创新性:创新使用 470 M 频率的无线数据传输原理和自供电工作方式,基于便携式、模块化设计,简单易操作。
实用性:与既有方式相比,测试数据更全面可靠,简单易操作,大幅减轻作业强度,有效提高维修质量,易于推广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