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构建现代化低压配电网管理体系 高质量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4

成果主要完成人

熊西林,许永琨,李永彪,张栋辉,沈宗云,李时珍,王燕祥,唐斌,胡浩卿,杨光龙,王优,黄尚永凌,罗延金,赵锐,毕明灯,李奕霖,何晓斌,和春林

项目概况

研究背景: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城乡均等化战略和云南省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施,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电力需要对电网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精神,坚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结合新形势下配电网发展面临的“管理模式不适应和管理水平跟不上”的挑战,创建现代化低压配网管理体系,高质量推动公司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管理难点:一是低压配电网管理体系不健全,指标体系和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专业协同机制运转不畅。二是低压台区网架结构薄弱,云南电网平均每平方公里分布公变数南网五省区倒数第一、平均自然村分布公变全网倒数第二,平均每台配变容量全网倒数第一。三是低压配网投资不足,低压配网生产修理项目占年度总投资约20.39%,低压配网基建项目占年度总投资约12.27%。四是典型场景建设标准不明确,现行规划技术原则和典型设计标准指导性不强,缺乏典型场景的差异化建设标准。五是存量遗留问题多,低压设备设计标准低、施工工艺差、设备种类繁多,尤其表箱、下户线、杆上计量等存量问题突出。 成果先进性、创新性:一是创新构建云南特色的现代化低压配电网建设模式;二是创新构建“十百千万”现代化低压配网治理模式;三是创新现代化低压配网六大类治理场景模式;四是创新构建“挂图作战”模式,分类分批推进台区建设;五是昆明供电局先行先试,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推进实施路径后,全省推广实施。 可推广性:本成果已在云南电网公司管制类业务单位全面运用,成熟的建设体系基于低压配电网发展规律,有完善的理论体系及实践经验,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经济社会效益:管理效益方面,配网本质安全能力持续提升,关键指标持续向好,数字转型更加深入,“双促双解放”落地见成效。经济效益方面,现已节约成本2.4亿元,预计节约成本290亿元。社会效益方面,为乡村振兴战略、城乡均等化战略深入实施奠定基础,有力支撑云南省GDP连年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