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全球海外油气田设备设施完整性建设探索与实践
4
完成单位:中国海洋石油国际有限公司,中海油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登记编号:CAPE-CXCG-2025-J-1-287
登记年份:2025
发布时间:2025-07-22
成果主要完成人
王志中,刘晖,姜海梅,徐想东,张叶,胡军,李忠刚,申得济,孔令峰,李娜
项目概况
中国海洋石油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国际”)作为中海油海外资产的管理者,肩负起落实国家能源战略、保障海外油气田安全高效运行的重任,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以能源合作为纽带深化沿线国家战略协同。随着一带一路”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持续推进,海油国际海外资产规模迅速壮大,项目遍及五大洲的主要油气资源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一系列油气合作项目。其中,伊拉克米桑油田、乌干达翠鸟油田等“一带一路”标志性资产项目已成为国际能源合作典范,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在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面对资产特性复杂、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差异给海外油气田完整性管理带来的极大挑战,以持续提升油气田设备设施可靠性为目标导向,根据油气田的特性、行业规范、所在国法规等要求,立足“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将具有中国海油特色的完整性管理理念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产特点深度融合,对设备设施进行系统的、动态的、基于风险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对标ISO55001、CCPS、壳牌、道达尔等国际完整性体系建设标准及良好实践,参考API、ASME、IEC等国际标准,策划了全要素、多维度的设备设施完整性体系清单,形成总部层面和伊拉克公司等所属单位层面的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体系;以“工业大数据”技术为依托,构建了数字化设备管理平台架构,将智能化分析与可视化技术应用于伊拉克、乌干达等“一带一路”重点项目的风险管控,实现设备运行状态动态监测与跨国协同决策;通过开发海油国际完整性管理审核工具,直观展现各所属单位各要素上的得分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在下属公司进行了完整性管理审核,力促管理体系PDCA循环落地。通过实施完整性管理,伊拉克公司实现总关停井次同比降55%,因电网导致产量损失同比减少33.2万桶,ESP电泵同比增“寿”52天,因管线泄漏导致的产量损降幅达到71.06%,每年减少因泄漏导致的产量损失15万桶以上;北美公司实现管线“冻堵”次数降低86%/年,巴尔扎克电厂实现至今0起C级设备设施事件;英国公司Golden Eagle油田维持北海最佳时率表现,生产时率达97%,其中有4个月接近100%;Scott油田对比2023年和2024年,透平故障率分别降低63.64%、80.17%。通过实施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为海外油气资产全生命周期风险防控提供了“中国方案”,有效支撑了国家能源安全战略
下一篇:

暂无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