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光伏+增收+治沙”低碳生态经济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5

成果主要完成人

杨健,李新珂,朱元疆,殷安林,张晋贤,刘彦攀,段伟,王何新,吕振涛,王冠英

项目概况

近年来,我国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成效显著,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成本快速下降,已基本进入平价无补贴发展的新阶段。但是,集中式光伏项目建设将面临土地稀缺的问题。电站所在地洛浦县毗邻塔克拉玛干沙漠缘,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常年饱受风沙的侵袭,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风沙时刻威胁着洛浦县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存,制约着洛浦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该地区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沙漠中建设的光伏电站,受光伏组件和设施干扰,近地表风沙流运移过程发生改变,引起光伏板下地表掏蚀和板间积沙,威胁光伏电场安全运营。为应对风沙对光伏电站的危害,通过将光伏发电、防治沙漠化、节水农业技术相结合,利用沙漠丰富的太阳能资源进行清洁能源生产的同时,应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来防治沙漠化,改善局地生态环境。这一技术体系不仅为“沙戈荒”地区提供了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还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展现出显著的潜力。光伏治沙作为构建中国清洁低碳绿色能源体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清洁能源的推广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光伏-土壤-植被耦合系统在提供清洁电力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预防沙质生态系统的风蚀,且无须占用耕地及其他可用土地资源,有助于维护国家的耕地“红线”,实现多重社会效益。光伏治沙的治理成果也可以促进地方农牧业的发展,拓宽当地农牧民增收渠道,逐步形成以饲草产业和生态光伏产业融合为代表的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光伏治沙的推广也能够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