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CT新兴技术构建煤矿智能设备管理系统
5
完成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登记编号:CAPE-CXCG-2025-J-2-589
登记年份:2025
发布时间:2025-07-22
成果主要完成人
朱思淼,聂大欢,康宇涵,张龙,朱思攀,李志军,牟金华,于进
项目概况
一、成果简介(重点从研究背景、管理或技术难点、成果先进性、创新性、可推广性、经济社会效益、推动行业进步等方面进行表述,不超过800个汉字)
1、研究背景
在煤矿开采领域,机电设备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开采的安全性和效率,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在日常运营中,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为煤矿安全稳定生产带来严重隐患:
2、管理痛点分析
2.1设备管理机制不健全:设备管理机制存在缺陷,管理分散无序,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机构设置不完善,人员配备不足,井下生产现场部分设备存在混用、交叉管理的情况,进一步加大了管理难度。
2.2设备管理数据分散:设备管理方式落后,信息化、自动化水平低,信息流通不畅,缺乏动态管理手段。同时,数据标准规范缺失致各口径数据不可比,制约经营决策,设备实时数据难掌握,全寿命周期管理推进受阻。
2.3设备配置存在盲目性:设备配置可行性研究浮于表面,一味追求 “新” 与 “全”,存在 “重配轻管、重配轻用” 问题。具体表现为配置标准、参数、规模过度,重复配置频发,致使设备使用效率低、闲置浪费严重,设备折旧成本高昂,资产收益率低,极大地制约了企业效益。
2.4故障发现与处理滞后:煤矿设备运维检修以计划性点检和预防性维修为主,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设备维护成本较高,且在晚期才能够发现设备故障,导致设备检修难度大、设备停机时间长,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稳定生产。
3、成果应用效果
通过构建煤矿智能设备管理系统,实现煤矿企业机电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维修制度从事后维修或预防性维护到预测性维修直至预测性维护的转型,使得煤矿设备智能运维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有效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与管理效益。
3.1设备健康性监测与预测性维护应用效果:节省20-30%设备维护时间、提升10-20%设备运行时间、降低5-10设备维护成本,整合诊断专家资源,形成专业力量,真正实现事后维修、预防维护向预测维护的专项。
3.2提升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效果,提升设备管控力度,提升设备管理效率30%,提升设备应用效能。
下一篇:

暂无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