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动态综合检测时空同步系统
4
完成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城市轨道交通中心,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线路分公司
登记编号:CAPE-CXCG-2025-J-1-164
登记年份:2025
发布时间:2025-07-22
成果主要完成人
柴志伟,常素良,魏志恒,朱彬,张梓鸿,李春阳,白佳凯,汪楚翔,赵正阳,张丞,尹文泽,李玉路,王启好,赵炎南,刘雨,关勇
项目概况
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认为是当前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主要途径。随着基础设施服役年限的逐渐累积,线路设施设备状态不断地发生劣化,轨道、隧道、接触网等基础设施的可见病害逐渐增多。近年来在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检测领域出现了基于综合检测列车的检测方式,与传统的人工巡检相比极大提高了城轨基础设施巡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线路的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保证。当前综合检测车的里程定位系统面临三大技术瓶颈:①长距离检测误差累积影响病害定位精度;②多源检测数据时空基准不统一导致耦合分析困难;③人工校准效率低下。为有效解决当前综合检测列车定位系统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检测、巡检作业的智能化水平,本项目开展基于轨枕识别的轨枕台账建立方法研究,基于轨枕、电子标签及编码器数据的多源数据融合定位技术,基于多专业数据处理的时空同步方案研究等工作,最终搭建动态综合检测时空同步系统。
首先,针对长距离检测误差累积影响病害定位精度的情况,引入间隔距离小的轨枕,建立轨枕的里程台账,减少误差累积的影响;其次,研制轨枕智能识别模块,设计轨枕台账自动插值算法,有效补偿扣件漏检误差,融合频率更高的编码器脉冲与频率相对较低的轨枕、电子标签信息,得到区间内检测数据点的精确里程。最后,针对多源检测数据时空基准不统一的问题,建立"里程赋值-检测-里程校准"全流程,免去人工校准的步骤。该成果实现了里程高精度校准和赋值功能,提升了综合检测车的采集数据在里程维度下关联分析的可靠性,同时辅助病害的精确定位,进而避免因病害定位精度不足而导致检修人员工作效率低、重复检修等情况,有效节省了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运维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