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化”方法下的“海贝型双循环”设备完整性管理
82
完成单位:中国石化青岛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登记编号:CAPE-CXCG-2025-G-2-***
登记年份:2025
发布时间:2025-07-22
成果主要完成人
吴 斌、沙晓东、张大伟、韩荣鑫、王世超、刘培峰、郑元杰、孙允会
项目概况
研究背景:全球能源行业自上世纪始推行的资产完整性管理方式具有基于风险与可靠性优化设备管理策略、改进管理资源配置方式的优点,是提升站场设备的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案。基于风险与可靠性的设备资产完整性管理模式正在成为石化行业企业的共同课题,鉴于LNG接收站建设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积极开展接收站设备资产完整性管理技术研发与应用,将大幅提升LNG储运设施全生命周期完整性管理水平,同时对提高LNG接收站设备设施本质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管理技术难题:LNG接收站设备管理中存在很多难点,一是工作不系统。二是管理不标准。三是方案欠科学。四是流程欠高效。五是全生命周期管理不好落地。六是未能实现基于风险与可靠性的管理。七是未能实现预知性维修。八是没有有科学的评价指标。
成果先进性:建立了首套符合低温深冷设备的LNG接收站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体系,开创了中国石化LNG接收站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体系的先河。
创新性:一是形成了由组织环境、领导作用、策划、支持、运行、绩效评价和改进等“7要素”外循环与基础数据管理、分类分级管理、风险缺陷管理、维护维修管理、变更报废管理、效能评价管理等“6要素”的内循环管理的LNG接收站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体系。二是建设了基于风险管理的动设备状态监测应用平台。三是开展了典型深冷设备损伤失效和故障模式研究、关键设备风险与可靠性分析评价方法研究、关键设备基于风险与可靠性的检验维护策略优化技术研究、安全联锁功能完整性等级分析评价技术研究、典型设备泄漏事故模拟场景分析与评价方法研究等,为完整性体系的落地实施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依据。
可推广性:青岛液化LNG接收站设备设施完整性体系的建设与落实实施应用,为后续LNG接收站的设备管理提供了极大的参考与借鉴意义,可在国内LNG接收站进行广泛推广。
经济社会意义:青岛LNG接收站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施,不仅提升了管理水平,实现了设备设施管理的见本增效,也极大的保障了接收站设备设施“安稳长满优”的运行,为确保了LNG接收站的安全、平稳运行奠定了基础,为冬季冬季天然气的民生保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