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热电公司风险识别与考核系统项目
4
完成单位:通辽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登记编号:CAPE-CXCG-2025-J-2-265
登记年份:2025
发布时间:2025-07-22
成果主要完成人
邱国申,冯树辉,季春青,范大勇,张鑫,钟玉明,樊春龙,韩烨群
项目概况
一、研究背景
热电行业作为能源供应的核心枢纽,设备安全与可靠性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通辽热电现有装机容量120万千瓦,设备种类复杂,故障维修成本超4000万元,传统"事后检修"模式存在风险预警滞后、责任划分模糊、运维效率低下等问题。
在国家"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与"双碳"战略背景下,亟需构建智能化风险管理体系。本项目针对热电行业高温、高压、连续运行的特殊工况,自主研发"多源数据融合驱动的设备风险识别与动态考核系统",填补国内同类系统在火电领域应用的空白。
二、管理及技术难点
复杂工况下的实时预警:开发基于LSTM-Transformer混合模型的故障预测算法,实现锅炉、汽轮机等关键设备故障提前72小时预警,准确率达92%。
动态绩效考核机制设计:构建"设备健康度-运维响应-成本控制"三维考核指标体系,量化评价部门/岗位KPI,破解"责任推诿"管理痛点。
三、成果先进性与创新性
技术先进性:国内首创"设备数字孪生+风险图谱"技术架构,通过可视化平台实现设备健康状态全景监控,故障定位速度提升80%。
管理创新性:创新"风险积分制"考核模式,将设备故障率与绩效考核、评优晋升直接挂钩,员工巡检到位率从63%提升至98%。构建"预测-预防-修复"闭环管理体系,非计划停机时间同比下降41%。
四、可推广性
系统适配性:采用模块化设计,支持火电、化工、冶金等八大行业设备协议兼容。
五、经济社会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系统运行三年累计降低运维成本30%,设备使用寿命延长3-5年,年减少碳排放1.6万吨。
管理效益:4项专利,4个软件著作权证书。
安全效益:重大事故隐患识别率达100%,人员操作失误率下降76%,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800天。
六、推动行业进步
本系统通过"智能感知-精准预警-闭环管控"的创新路径,实现了设备风险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的转变。预计未来三年可推广至全国55家以上热电企业,为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智慧化解决方案,具有显著的行业标杆价值与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