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及钛合金残料熔炼回收技术及循环利用
 71
完成单位:洛阳双瑞精铸钛业有限公司,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登记编号:CAPE-CXCG-2025-J-1-***
登记年份:2025
发布时间:2025-07-22
成果主要完成人
王哲,裴腾,李渤渤,蒋林凡,李洋,刘喜波,陶会发,聂胜东,祁博澜,郝晓博
项目概况
钛及钛合金具有质轻、高强、耐蚀、耐高温、无磁等优异特性,在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化工等领域应用广泛,为我国先进工业、国防装备和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关键材料支撑。随着钛金属需求量大幅度上升,我国钛加工材产量超过20万吨,而钛金属从原材料至最终零件利用率仅20%左右,伴随产生了巨量的钛及钛合金残废料。由于钛金属活泼、冶炼及加工困难,同时受限于钛残料品质管控和熔炼技术不成熟,现有技术下钛残料熔炼回收综合利用率低,且存在成分波动大、成分超标、高低密度夹杂等质量瓶颈,对我国钛材低成本化、缓解钛矿资源紧张局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钛残料高品质熔炼回收及循环利用成为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
针对我国钛残料回收利用质量瓶颈及钛材低成本化迫切需求,开展了钛及钛合金残料高品质熔炼回收及循环利用研究,建立了从钛残料预处理、熔炼回收到循环利用的系统解决方案,突破了行业共性关键技术。项目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下钛残料熔炼回收利用率低、成分易超标、高低密度夹杂难以去除、冶金质量差、流程长、成本高的技术瓶颈,实现了100%钛残料熔炼回收制备钛锭及应用,攻克了钛及钛合金残料熔炼回收成分均匀性控制、转制异种牌号熔炼回收的行业技术难题,为我国巨量钛残料高品质、短流程、低成本熔炼回收及综合利用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避免了钛残料宝贵资源浪费,项目成果经过中船集团专家组鉴定,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显著的科技推动意义。
项目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申请专利11项,授权发明专利9项,发表论文7篇。基于项目技术成果,使用钛及钛合金残料制备出的高品质钛锭和板带材产品,符合并优于国内外标准要求,已经实现0.5~25mm规格热轧板、冷轧钛带卷批量化稳定生产和供货,累计回收钛及钛合金残料6000余吨,成果转化与市场推广5.35亿元,经济效益显著。项目成果对缓解我国钛矿资源供应紧张局势,推进钛材低成本化生产及军民领域大范围应用,做出了积极贡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