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基于波束形成识别技术的GIS机械谐振源定位装置

4

成果主要完成人

苗全堂,路铭,秦任鹏,张聪聪,王浩然,武玥飞,张佳伟,吕云海,李萌,周哲

项目概况

一、研究背景:随着GIS数量逐年增加,运行时间增长,运行故障时有发生。由于GIS设备故障后的维修时间长、涉及停电范围大,往往对电网安全运行和可靠供电构成严重威胁。尤其是GIS机械谐振缺陷隐蔽性强,容易诱发局部过热、放电、绝缘击穿等内部故障,现有GIS带电检测以局部放电测试为主,难以精准发现GIS内部机械谐振类缺陷。二、主要技术创新:成果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取得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1)研究了基于波束形成识别技术的GIS设备噪声源定位方法,建立了波束形成算法计算模型,从空间分辨率、精度性能以及计算效率方面对CBF算法、MUSIC算法、Unitary-ESPRIT三种定位算法进行对比,最终确定Unitary-ESPRIT算法为性能最优,适合GIS谐振源定位需求。通过改进免疫算法实现传声器阵列结构的优化设计,建立了麦克风阵列的阵列模型和信号模型,采用波束形成算法得到被测对象的噪声源分布,对工业照相机拍摄的背景图片进行处理,结合拉普拉斯金字塔融合算法生成声振云图,实现了被测对象的噪声源分布可视化及精准定位。(2)研制了GIS机械谐振源定位系统与装置,由声压传感器阵列、信号调理模块、数据采集卡、工业相机、上位机组成。声压传感器阵列用于接收GIS机械谐振源发出的声音信号,将空间中声信号转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电信号,灵敏度可达30mV/Pa。信号调理模块实现对信号进行滤波、放大、转换等功能。数据采集卡将模拟量转为数字量,采用频率可达20MHz。工业相机采集实时的背景图像,显示传声器阵列所采集的环境背景,将图像传输给计算机,计算机利用叠加算法将声纹分析结果与背景图像进行合成,最终获得GIS机械谐振源的定位结果,并在上位机软件系统进行显示。三、成果推广应用及效益情况:研发的装置和系统已在GIS运检现场进行应用,发现并预警GIS设备潜在故障33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提高了GIS设备运维管理水平,可在整个电力行业进行推广。

下一篇:

暂无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