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聚焦设备管理:“三全”体系安全经济运行卓越成果

3

成果主要完成人

张国林,孙诗伟,刘铁生,李旭,王红静,孙金良,段明,吕增光,刘红松,王健,孟维庆,彭召臣

项目概况

唐山三友氯碱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三全”管理体系,结合企业安全管理与现代管理模式,深入分析并创新实践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该体系围绕设备管理需求,总结实践经验,形成“全员责任链+全寿命数据库+全要素监控网”的管理模式。 1.研究背景:氯碱生产涉及剧毒、易燃易爆化学品和苛刻的设备运行环境,传统管理模式难以应对泄漏、老化等风险。市场竞争和国家相关政策也要求加强老旧装置安全风险评估和整治。设备 “大锅饭” 现象、数据碎片化、监测手段落后导致故障频发,急需通过管理创新提升本质安全。在此背景下,“三全” 管理体系应运而生。 2.技术壁垒:管理体系的难点在于打破部门壁垒,实现全链条责任覆盖,避免 “多头管理” 或 “无人担责”;建立系统化管理模型整合设备数据,以及实时监测高危隐患。此外,整合数据建立高效信息管理系统也是关键。这些技术难点的突破对管理体系的实施至关重要。 3.成果先进性:“三全”管理体系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实现设备从“事后维修”到“事前预防”,降低故障率和事故率。首创“管线小系统”管理,实现精准管控,显著降低漏点数量。 4.创新性:一是管理理念创新。提出 “系统化管理” 概念,将标准化作业、全生命周期数据、智能监控深度融合,突破传统单点管理局限。二是技术应用创新。开发设备管理信息化平台,集成预防性维护模块、费用分析模块,实现维修成本动态优化。建立激励机制提升设备完好率至99.8%。 5.可推广性:一是行业适配性,适用于流程型制造企业(如化工、石化),尤其高危行业,其 “系统化管理”“智能监控” 模式可复制。二是技术兼容性,信息化平台与智能监测系统可与现有 DCS、ERP 系统对接,降低推广成本。三是政策契合性,响应国家 “新质生产力” 要求,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成熟解决方案。 6.效益:经济效益显著,设备故障停机时间减少,维修效率提高,降低了设备运行成本和维修费用,提升了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突出,建立设备分级分类、包机检查等标准,促进行业管理规范化;技术共享,通过在线监测图谱、系统性检修清单等工具,为行业设备管理提供技术参考,为行业安全生产提供了借鉴;引入先进技术手段,推动行业技术创新,提高设备管理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