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智能增程式储能电站

27

完成单位:天津大港油田集团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登记编号:CAPE-CXCG-2025-J-1-***

登记年份:2025

发布时间:2025-07-22

成果主要完成人

刘智,毛静丽,谢蒙,宋元丽,孟凡越,刘洁,王虎,孙立权,刘华伟,张昱钊,郑轶,曹化荣

项目概况

一、研究背景 长输管道焊接施工主要采用履带式移动电站作为焊接电源,履带式移动电站主要由履带底盘、牵引吊装机构、发电机构、行进机构以及固定于所述基平台上方的操作室和动力机构组成。 同时,随着国内长输管道钢级、管径、壁厚和输送压力逐步提高,建设方对现场焊接质量和焊接施工技术的要求愈加严格。中油管道CDP文件《油气管道工程焊接技术规定》明确规定:钢级≥X70的长输管道必须使用全自动焊接技术施工。 机械驱动的移动电站的可靠性普遍较低,大大影响了焊接的连续性,自动焊多焊炬分时起弧时电压稳定性无法保障,严重影响管道焊接的质量,严重时甚至影响了管线建设的速度。同时,为了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要求,高能耗、高噪声、高成本的移动电站已经不能满足施工生产需要。 二、管理技术难点 随着焊接技术向自动焊方向升级转化,焊枪数量增多,焊接效率大幅提升,焊接过程趋于程序化,但自适应能力较差,对焊接供电系统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传统移动电站供电稳定性差、能耗高、噪声大、施工成本居高不下。 项目初期,试图通过增加稳压装置、改变传动系统的布局、增加发电功率等方式来解决稳定性差的难题,但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创新团队通过创新方法的学习与应用,开拓思路,打破传统动力格局,最终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案——研制增程式储能电站。 三、成果先进性和创新性 1.增程式储能电站,在发电和用电之间加入储能环节,再由控制系统,逆变转化等关键技术控制输出,解决供电稳定性差、能耗高、成本大等痛点。系统进行模块化配置,既方便运输,又降低故障率和维护成本,同时具备智能化、自动启停功能,双充电模式,真正实现续航能力的“增程”。 四、经济效益和可推广性 增程式储能电站,在设备在频繁转场作业时,仅使用供电模块,工作效率最高可提升2倍;在设备移动流水作业时,集成使用,供电稳定性及焊接质量大幅提升。相较于传统移动电站的“三高”(高能耗、高噪声、高成本),增程式储能电站油耗最高可节约70%,现场噪声大幅降低。增程式储能电站试运行期间,获得多方的一致满意。 推广期间,增程式储能电站应用于多种施工环境,焊接合格率高,施工成本有效降低。除了工程建设领域,在营地建设、应急救援、野外施工、尤其在精密设备用电中优势突出,在各行业推广应用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