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高速公路(隧道)机电系统全寿命周期检测评价体系

3

成果主要完成人

金忠富,罗曦,熊杰男,傅志明,杨松,吴柏宏,李启旺,缪孝精,王微微,林春

项目概况

研究背景 我国高速公路机电设备规模快速增长,但传统管理模式存在运维成本高、检测标准缺失、设备效能低等问题,难以适应智慧化发展需求。因此,亟需构建科学化、标准化的机电设备管理体系,为智慧高速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管理及技术难点 1.数据整合难:设备全寿命周期数据分散,存在“信息孤岛”,难以系统分析质量与成本。 2.评价模型复杂:机电系统多设备、多维度特征导致评价指标交叉重复,动态运维决策难度大。 3.厂商动态评估难:缺乏厂商诚信评价体系,设备选型过分依赖经验。 4.运维标准空白:检测和维护缺乏统一技术规范,“以修代管”现象突出,设备寿命周期管理粗放。 成果先进性 1.构建全寿命周期数据库:集成设备台账、运维监控等多元数据,开发清洗算法,设立数据中台,数据质量提升56.5%。 2.动态厂商诚信评价体系:首创“质量-成本-交付-服务”多维评分模型,实现厂商动态排名与淘汰机制。 3.双维度评价模型:融合模糊综合评价(质量)与全寿命成本LCC模型(经济性),精准评估设备健康状态与维修经济性阈值。 创新性 1.动态厂商评价机制:首创“质量-成本-交付-服务”多维评分体系,实现厂商诚信动态排名,推动供应链优化。 2.智能诊断模型:结合模糊评价与LCC算法,精准预测设备健康状态和经济成本,提出科学维修决策。 3.数据治理技术:提出基于缺失值补全算法,数据清洗后显著提升数据质量。 可推广性 成果在温州管理中心成功试点,获1项专利、1项软著,具备标准化推广条件,可复制至全国高速公路隧道交通领域。 经济社会效益 1.经济效益:节省运维资金,延长设备使用寿命3-5年。 2.安全提升:通过实时监测与预警,降低隧道机电故障引发的交通安全风险。 3.技术赋能:为智慧交通提供数据基础,助力“十四五”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目标实现。 推动行业进步 项目成果显著提升机电设备管理精细化水平,为行业建立“检测-评估-决策”一体化管理模式提供范本,助力“十四五”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目标实现,社会效益深远。

下一篇:

暂无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