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快线车辆智慧运维工装
49
完成单位: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登记编号:CAPE-CXCG-2025-J-2-***
登记年份:2025
发布时间:2025-07-22
成果主要完成人
李向红、杨 磊、黄琪鑫、吴佳莉、张培华、杨成军、陈 强、史 杰
项目概况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车辆维保工作面临日益复杂的挑战。传统维保模式在效率、成本和技术创新方面存在局限,难以满足现代化轨道交通的高效运营需求。为此,市域快线车辆专业智慧维保项目依托创新工作室平台,通过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围绕一线作业中的难点问题,开展自主攻关,推动维保工作的智能化、高效化发展。
本项目针对维保工作中的两大核心难点:一是废旧器件维修效率低、成本高,缺乏专用维修平台;二是工装设计和技术创新不足,难以满足实际作业需求。此外,如何在有限资源下实现技术突破并形成可推广的经验,也是项目面临的重要挑战。
项目实施后,仅成都地铁17号线2024年一年便成功修复31项废旧器件,当年节约物资采购成本5万余元,显著降低了物资采购成本。在工装设计方面,获批3项国家专利(含1项发明专利),其中2项专利每年可节约经费14.9万元。新设计的17项工装已全部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了维保效率。同时,项目完成了39项QC课题,其中2项获评优秀,7篇论文中1篇获全国二等奖,推动了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通过自主创造和自主维修,依托企业现有的资源和人力,形成了从技术研发到实际应用的全链条创新模式。特别是在工装设计和废旧器件维修方面,突破了传统维保的技术瓶颈,实现了从“依赖外部”到“自主创新”的转变。项目的成功经验已在成都地铁17号线得到验证。
项目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为城市轨道交通维保行业树立了标杆,不仅提升了维保效率和质量,还为行业培养了高素质技术人才,推动了轨道交通维保技术的整体进步。其技术成果和管理模式可复制性强,适用于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