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基于数智化融合的无人值守智慧电站建设

63

完成单位:中广核太阳能(上海)有限公司

登记编号:CAPE-CXCG-2025-J-2-***

登记年份:2025

发布时间:2025-07-22

成果主要完成人

徐瑞玲,孟庆茂,李怀森,顾传栋,王重阳,毕于浩,王京,马庆博

项目概况

1.研究背景: 传统场站使用较为传统的控制技术和设备,管理工作主要靠人工完成,依赖人工巡查、监测等手段保障设备和安全,信息化技术水平较低、人员效率较低,安全保障性较弱。 2.技术难点: 本项目需要研究适宜场站设备运行监控,同时设置安全运行参数标准,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需要满足区域中心系统架构规范、管理协同、资源协同、数据协同、应用协同、功能及接口规范的要求。 3.成果先进性、创新型: 基于数智化融合的无人值守场站建设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为能源管理和优化提供更准确的信息支持。通过智慧电站建设,实现场站端“无人值守、少人值守”从管理方式变革,有效的解决人员短缺、流失和成本等问题,提升运维效率。新能源设施通常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如火灾、漏电等。传统人工值守场站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通过无人值守场站建设能够实时监测设备状态和环境变化,及时进行预警和应急响应,提升了安全性和事故处理的能力。 4.可推广性: 本项目创新成果可广泛应用于电网、发电厂、变电站、新能源发电场站领域,成为新型电力系统集控、巡检、故障诊断与后续处置的重要参考手段,通过智能辅控系统和智能巡检平台,完成无人值守场站建设工作,达成未来场站全面、精准、高效管理目标。深度应用智能摄像头、无人机、机器人、人工智能、全息感知等新兴技术,站端增加物联感知系统及红外摄像头,实现场站巡视智慧化替代。建立以“无人机+视频”的立体化巡视为基础的智能巡检平台,实现“外部可观、内部可测”的智能巡视目标,提升设备巡视质量及效率。实现远程巡视替代现场人工巡视,最终实现“无人值守,少人值守”目标,提升运维效率,具有广阔的行业推广应用前景。 5.经济社会效益: 本项目实施后,公司在上海区域1座集中式电站和5座分布式电站进行推广使用,应用此系统后,提高能源设施的运维管理水平,还能够为能源系统的优化配置和决策提供有效依据。最终达成下辖所有新能源电站“无人值守,少人值守”目标。提高了管控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员在现场工作时间和强度,降低了事故发生的可能,直接成本节约50万元(包括人工效率成本、材料成本和设备维护、故障处理成本等),间接成本节约80万元/年(如减少人工成本带来的收益、提高设备设施运维管理带来的潜在收益等,按照上海区域人工20万/人/年、减少用工人员5人进行计算),通过此方法计算可节约成本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