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效益评价为载体的设备改造维修项目管理实践
26
完成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公司
登记编号:CAPE-CXCG-2025-G-1-***
登记年份:2025
发布时间:2025-07-22
成果主要完成人
程小宁,郭小平,周怡臻,张曼,肖文静,欧阳周迪,刘慧星,张艳丽
项目概况
背景:
在国家能源转型进程不断深化、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推进的背景下,电网设备将承担除保障安全可靠用电外的能源转型责任,其更新治理方式亟需迭代完善优化,而设备改造维修作为电网设备更新治理的最直接途径,对优化电网网架、保障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管理难点:
近年,电网投资力度不断激增,规模日益扩大,设备老化加速,改造维修成本高,价值利用率低,资源分配粗放,管理模式静态、孤立、被动,致使改造维修投入与产出失衡,设备维修改造管理科学性不足。
先进性:
以效益评价为核心载体,以效益指标为导向,聚焦设备价值成本,构建设备改造维修全流程效益评估管理机制,搭建以设备效益评估为核心的科学决策模型,支撑设备改造维修前期决策,强化设备改造成本、进度、质量数智化过程管控,重塑后评价问效机制,实现决策科学化、资源调配精准化和效益产出最大化,推动设备改造维修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通过“建机制、搭平台、促提升”,提高设备改造维修管理质效,推动电网企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性:
从投入精准、过程监督、效益突出方面,建立适合超特高压电网设备改造维修的效益评价指标,拓宽评价范围,优化全流程效益评估管理机制,充分应用评价结果,借助数智化管控平台,全方位精益化管控设备改造维修,变“事后问效”为“全程跟进”,提升设备价值。
可推广性:
构建效益评价体系,以目标、结果为导向,源头统筹项目储备,科学开展项目前评估,优化改造维修过程监督,闭环管理设备后评价,解决电网设备改造维修管理前期评估深度不够、过程监督不到位,后评价不完善的管理质效问题,充分体现企业设备管理的客观需要,在行业内具有引领作用。
经济社会效益性:
通过效益评价预防性管控,有效保障规划设备维修落实落地,有力推动维修改造精准投资的全面检查与评价,投资管理更高效。减少设备故障时间,降低维修和更换成本,确保设备高效运行,减少故障停运,降低运营成本及电网风险。
推动行业进步:
超特高压电网技改项目种类多、数量大,以效益评价为载体的设备改造维修管理有助压降低效无效支出,着力提升资源配置最佳化,促进生产提质增效,可在同行业、同领域、同类型企业推广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