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装备平台的新型重组木生产线
121
完成单位:中冶重工(唐山)有限公司
登记编号:CAPE-CXCG-2025-J-2-***
登记年份:2025
发布时间:2025-07-22
成果主要完成人
李景生,孙明扬,王金业,宋昌哲,王永超,姜涛,李志伟,张兴华,张玉生,付立华
项目概况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木结构建筑因其环保、舒适等优点逐渐受到青睐。然而,我国木材需求量大,对外依赖度高,2016年木材消耗量超过6亿立方米,进口依赖度超过55%。2017年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木材进口激增,成为继芯片、石油之后的第三大进口物品。在此背景下,重组木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以速生林和废旧木材为原料,生产出强度高、防火、防水、防潮的新型环保材料,可替代传统木材,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家具等领域。
管理技术难点:
废旧木方疏解工艺:废旧木料的含水率、疏解厚度等影响疏解效果,需优化疏解工艺。改性工艺与设备研制:改性时间、胶液含量等影响改性效果,需研制专用改性设备。干燥工艺优化:干燥温度、时间、风量等影响干燥效果,需优化干燥窑设计。大型冷压机研制:压制密度、规格与压制力的关系复杂,需研制大型冷压机。
固化热处理窑研制:热处理温度、时间影响固化效果,需优化热处理窑设计。
智能化控制平台:需结合神经网络模型,实现设备运行状态的智能检测与动态调整。
成果先进性:智能化生产线:采用MES智能控制系统、无线电能充电技术、智能视觉识别系统,实现全自动化生产。
环保材料:重组木甲醛释放量极低(<0.5mg/L),达到欧标E0级,具有防火、防水、防潮等优异性能。
节能减排:每吨重组木可固碳0.9吨,释放氧气0.8吨,节水1.3立方米,助力“双碳”目标。
创新性:废旧木材再利用:以废旧木材为原料,减少资源浪费,推动循环经济。
智能化生产:通过神经网络模型优化控制系统,实现无人化、智能化生产。
新型模板支撑体系:重组木方适用于建筑模架支撑体系,周转次数高,耐用性好,降低施工成本。
可推广性:市场需求大:2022年我国木结构建筑木材需求量约2亿立方米,重组木在建筑、装饰、家具等领域市场潜力巨大。
合作模式灵活:采用“技术入股、合作建厂、市场分摊”模式,助力企业承揽工程,增加经济效益。
政策支持:符合国家“双碳”战略,推动绿色环保材料应用。
经济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重组木方强度高、耐用性好,降低项目成本,提升施工效率。
社会效益:减少碳排放,固碳释氧,节水环保,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行业进步:重组木技术推动木材加工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升行业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