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大温差地区混凝土全环节智能温控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
3
完成单位: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叶巴滩分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登记编号:CAPE-CXCG-2025-J-1-119
登记年份:2025
发布时间:2025-07-22
成果主要完成人
刘强,夏勇,刘毅,唐茂刚,崔腾洲,赵恒,张磊,刘东生,刘露,朱振泱,罗世刚,杨钧翔,李和谋,李紫东,刘潇
项目概况
叶巴滩水电站大坝为国内正在建设的高寒高海拔地区最高双曲拱坝,具有高寒、高海拔、高温差、高边坡、高拱坝、高地应力、长冬季特点。复杂的气候条件使得施工过程中使得单个环节的智能温控措施容易失效,包括:昼夜温差大容易导致管路结冰进而导致制冷措施失效、多变的复杂的气候环境容易导致仓面喷雾降水或降温效果不足以及大昼夜温差容易使得保温措施难以满足现场需求等。恶劣的气候条件给高拱坝工程建设管理、施工质量和进度控制带来了相当的困难。项目组以大体积混凝土防裂为根本目的,根据高海拔寒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高混凝土坝的结构要求,基于大数据、物联网和自动控制技术创新研发成套的适用于高海拔寒冷地区的全环节智能温控设备,最大可能实现温控施工与监测数据的自动获取,确保数据的实时、准确和完整,为工程质量监督、评定和验收提供依据;实现混凝土温控施工的预警预报及决策支持,实现仓面小环境智能调控,不仅将环境温度降低至12-16℃,还有效的防止了喷雾降水,为温控施工质量提供可靠保障;实现关键施工环节智能化管控,提高施工效能和质量;实现混凝土温控施工的可知、可控、可调,混凝土浇筑温度和最高温度的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达到防止危害性裂缝发生的目的。经过多次排查,叶巴滩混凝土坝没有发现裂缝,该技术助力于叶巴滩工程可实现全年连续施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一年节约的工期大约为3个月,整个工程节约的工期大约为9个月,可提前发电82.5亿度,按0.27元/Kwh电费计算,预计工程结束可产生的发电收入22.28亿元,考虑成本后产生的经济效益可达到14.48亿元。同时可减少冬季停工9个月,避免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每月2000万元),整个工程节约的经济成本可达到1.8亿元,为我国乃至全球高海拔地区水电工程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