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跨流域多能源智慧调度及协同优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

成果主要完成人

施健升,徐维友,谢金记,钟华昌,杨艳,吴智丁,陈粉娥,闻昕,陈兴发,戴俊,武新宇,姚凌,武剑威,李凌燕,陈彬,卢夏萍,钟成,罗杰铭

项目概况

研究背景及技术难点 全球能源转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电力需求持续增长,传统电力系统难以满足复杂供需平衡与绿色低碳需求。流域梯级水电站群作为清洁能源核心,其联合优化调度与多能互补运行对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及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至关重要。然而,当前面临三大技术瓶颈:一是复杂气候水文预报精度低;二是调度策略缺乏前瞻性,难应对新能源与极端气候挑战;三是多能互补机制缺失:水、风、光协同不足,影响清洁能源消纳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水电站群的高效运行和能源的最优配置。 成果先进性与创新性 针对上述重大需求和技术瓶颈,本项目将大数据、人工智能、气象预测、多能互补调度等新技术与传统水文预报、水库优化调度理论技术相结合,开发完成基于物理与数据驱动的降雨径流预报模型,实现梯级水库的实时调度仿真,并构建非侵入式的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以及多能互补调度系统,突破并解决了多尺度水情预报、电力市场环境及负荷预测、复杂工况下工程运行状态动态推演和智能预警、调度计划智能生成和滚动优化、站间与站内负荷优化分配及动态调整、水电站实时运行调控、多能互补调度等核心问题,显著提高了水能利用效率,推动电力行业向智慧化转型。 推广应用及经济社会效益 成果目前已推广应用在龙滩、平班、岩滩等10座水电站及广西电网电力调度中心,显著提升了在红水河流域、郁江流域以及桂江流域复杂条件下的径流预报精度,大大提升了径流有效预见期,对水库水文预报科学及行业内水电与新能源一体化运行研究带来极强的借鉴意义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所统调的10个电站总共每年最大增发电量约2亿kW·h,以平均上网电价0.26元/kW·h左右计算,应用至今2年新增产值约1.08亿元;新增利润总计约1628.37万元。项目应用推广前景极其广阔。 成果已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3项,实审发明专利8项;国内外高质量论文15篇;软著2件;发布行业标准1项。项目经中电联组织的院士专家团队鉴定:该项目技术总体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主要创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下一篇:

暂无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