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低碳节能加热技术综合应用研究
3
完成单位:安徽建工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登记编号:CAPE-CXCG-2025-J-2-504
登记年份:2025
发布时间:2025-07-22
成果主要完成人
钱申春,石怀远,程涛,李强,李玉柱,吕荣海,吴立青,陈应生,陈遥,赵胜,孙益虎,谢其勇,马军,叶挺彧,马龙超,刘海涛
项目概况
本成果充分发挥新兴燃料优势,创新引入煤制气技术。紧扣煤制气技术工艺原理,结合沥青拌合站与煤制气设备系统结构组成,在功能结构兼容、系统安全稳定、改造工作量可控的原则指引下,创新完成煤制气技术在骨料加热系统中的兼容、匹配性应用。创新改造沥青加热系统,实现煤制气余热再利用。结合导热油加热技术的工作原理,将煤制气技术中气化反应炉内壁的余热通过循环的导热油回收,回收的热量用于加热沥青,从而将煤制气技术的余热充分利用,避免了拌合站生产过程中能量的浪费。对沥青加热导热油管路及煤制气散热导热油管路进行综合改造,通过加设热交换装置实现煤制气散热系统中的导热油进出口管道与沥青加热系统进出口管道的高效连接,进而实现煤制气余热利用技术在沥青加热系统中的创新、兼容性应用。有效利用电力清洁低价特性,引入电磁加热技术,为绿色、经济生产赋能。结合沥青拌和站生产规律及国家电力分时计价政策,采用电磁加热技术参与沥青加热的应用时段。利用原有锅炉循环系统,加装6组80KW电磁管道加热器,并对沥青加热导热油管路系统进行综合改造,建立电磁加热系统与沥青加热系统的高效安全联系,并保证不同加热系统独立安全运行。
系统性地统筹研究电磁加热技术、煤制气技术、煤制气余热利用技术以及导热油炉加热技术综合应用的匹配性与兼容性,在保障各种技术独立运行稳定可靠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不同技术之间的适应性、协调性,实现不同加热技术间的随意切换,通过不同加热技术的互补配合实现沥青混合料加热技术的资源节约、成本控制以及污染减排效益的最大化,进而增强绿色环保、低碳节能、降本增效的沥青拌合站加热系统的可行性。
下一篇:

暂无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