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拌和站智慧运维管理技术应用
 27
完成单位:中国葛洲坝集团三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登记编号:CAPE-CXCG-2025-G-2-***
登记年份:2025
发布时间:2025-07-22
成果主要完成人
吴晓,叶红学,陈小超,夏金凤,涂家杰,李学祝,李明翀,曹保林,伍亚文,向国庆
项目概况
武汉至重庆高速公路武汉至汉川二标段全长21.7km,地处长江经济发展带,沿线多为基本农田,本标段路线起于华严农场,向西经分水镇、里潭乡、回龙镇、田二河镇,在蓝家垮到达终点,设计包括服务区1处、互通3处、中桥1座、大桥5座、特大桥3座,本标段合同混凝土工程量约为100万方、公路箱梁预制共计6236榀。
       由于高速公路施工部位线路较长、部分地方道路狭窄交通不便,从兼顾整体工程混凝土施工进度及计划工期考虑,拌和站常按施工部位及供料需求进行分段设置。在传统分站式拌和运维管理中,各拌和站联动一般较为困难,对原材料管控较为原始,需投入大量人力,对项目整体生产成本造成较大的负担,同时所配备的操作人员学历及素质参差不齐、人员流动大,存在人为因素导致的数据记录缺失和偏差情况,对物资核销造成很大难度,因此为满足优质混凝土生产及需求,武重高速公路共投建三座智慧拌和站,占地面积约2万㎡,混凝土计划供应周期为36个月。智慧拌和站布设聚焦混凝土生产及供应、设备运维全过程管理,围绕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混凝土质量、优化物料人工成本,设置远程管控中心,通过整合软硬件及网络等信息化技术,将武重项目地理分离的三座拌和站6条生产线进行互联,打造成一个统一管理的数智化生产基地,同时拌和系统设备数智化生产应用平台上线,为各场景混凝土生产及供应全链条管理提供更加高效的整体应用模式。
      拌和站智慧运维管理技术,在现有生产工控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和整合传感、检测、识别、计算等软硬件,并辅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拌和站远程集中控制、生产数据信息化、生产环节无人干预等数智化技术的研发,并对拌和站进行全流程可视化展示与监控,是现有传统混凝土生产运维管理组织模式及效能的进步与提升,可节省人工达到48%,经济效益明显,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混凝土质量,得到监理及现场各单位一致好评,为各类项目拌和站场站智能化、标准化提供了范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