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服务山林地区极端气象灾害处置的配电网智慧化监测预警管理

1

成果主要完成人

李强,王隽,李义海,王耀,范良成,吴珂,贾泽,牛晨蒙,赵琪,张茂林

项目概况

电力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电网设备的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在《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加快设备状态智能监测分析、电网灾害智能感知等技术应用”“提升电网综合防灾能力”等具体任务。 神农架林区作为全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地处秦岭山系大巴山脉东段,微地形、微气象特征明显,气象、地质灾害频发。近年来,伴随地区城镇化建设持续推进,配电设施受灾风险程度不断加剧。林区配电网结构单一,单回线路辐射供电范围覆盖面广,极易受灾害天气影响。2022年“3.20”低温雨雪冰冻、2023年“8.7”暴雨山洪、2024年年初两轮雨雪冰冻和“7.13”暴雨山洪等多轮极端天气,导致公司配网设施受灾严重。道路结冰、树木倒伏的情况也使得故障排查难度增加,抢修队伍、物资难以调拨,加上现场环境恶劣,存在作业风险,极大程度影响电力设施抢修恢复工作开展。 对此,公司联合地方气象部门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构建神农架配网智慧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围绕“灾前精准预警”“灾中差异化处置”“灾后科学评估”三大防灾工作领域,聚焦灾害预警,从气象数据分析、风险区域排查、预警队伍组建等维度着手,把握“天时、地利、人和”,建设全面预警体系;围绕应急处置,形成“抢修处置实战化、物资储备实用化、新技术应用实效化”的应急工作模式;基于安全生产三要素管理模式,深挖问题根源,保障灾后改进提升,全面支撑灾害处置应对工作开展,提升配电网设备面对自然灾害的主动防范应对能力,做到以数字化赋能增效,节约运维抢修人员的路途时间和交通住宿成本,降低设备故障与停电损失,经济价值可观;履行应急责任,国网数字化示范督导组到神农架公司调研相关管理做法,灾后抢修复电工作迅速,获得神农架林区主要政府领导的批示肯定,社会贡献显著;服务绿色发展,助力林区连续44年未发生因电力设施引发的山火事故,生态效益明显。

下一篇:

暂无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