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百万千瓦级风光储发电群的少人值守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1

成果主要完成人

史仰泽,王方钦,陈太刚,刘智权,梅聪,陈思文,欧阳跃,黄开义

项目概况

(1)研究背景 2023年,集团公司制定并发布了战新产业方案,要求新能源公司全力以赴实现规模化发展和智慧化管理,提升运维效率,在发展规模、运营业绩等方面全力实现倍增目标。新能源公司亟需通过打造“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生产运维体系,实现提质增效和创新发展。 (2)技术难点 项目面临两大技术挑战:一是来自多个站点的不同类型边缘采集设备产生大量运营数据,增加了存储成本和分析难度;二是不同厂商系统数据格式各异,缺乏统一规范,导致数据融合分析困难。 (3)成果先进性 本项目在集团内首次应用了代表新能源领域先进水平的技术。通过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全自动化远程巡视,提升了运维效率;开发了事件化合成专家子系统,提高了监盘效率和质量;研究了多业态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互补性,实现了标准化和一体化建模。 (4)成果创新性 1)主辅控一体化系统:实现了全自动化的巡视流程,支持远程智能巡视和操作。 2)事件化告警子系统:通过特征识别技术,显著提升了中心站监盘效率和质量。 3)风光储数据统一建模工具:研究多业态数据间的关联性和互补性,提供了数据整合和建模的基础,实现了高效存储和查询。 4)智能巡视自主决策模型:实现了风光储及升压站的全面、高效的智能巡视。 (5)可推广性 本项目适用于各级“电站群”项目,包括片区级(县、市)、省级、区域级(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乃至全国级的少人值守建设及改造,不仅限于集团内部,也可推广至其他新能源企业。 (6)经济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关岭区域电站群每年可节约人工成本390.8万元,贵州区域“十四五”末装机达400万千瓦时,每年可降低人工成本约1608万元。此外,减少了现场运维人员和劳务人员的数量,分别减少14人和8人。 (7)推动行业进步 本项目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等手段,促进了更加智能的场站运营管理体系建设,为整个新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该项目不仅展示了先进技术的应用潜力,还为未来新能源领域的创新发展树立了标杆。

下一篇:

暂无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