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煤矿智能化综合管控平台

45

完成单位: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白音华煤电有限公司露天矿

登记编号:CAPE-CXCG-2025-J-2-***

登记年份:2025

发布时间:2025-07-22

成果主要完成人

于亚波,谢景立,孙中飞,滕瑞雪,吕宽,王德江,庄海军,王兆刚,丛志宇,董彦强,王志强,刘鹏起,杨小龙,丛日东,刘志磊,郝彦钊,高超,赵鸣宇

项目概况

研究背景 项目响应国家《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及内蒙古自治区相关政策,旨在2025年前实现煤矿智能化目标。当前,白音华二号矿地面输煤系统依赖人工巡检,存在安全隐患高、设备故障处理滞后、能耗浪费等问题。通过智能化改造,推动生产系统向无人值守转型,是提升效率、安全及合规性的必然选择。 管理技术难点 多系统协同整合:需统筹19个子系统(如智能巡检机器人、UWB定位、智能消防等),确保数据互通与联动控制。 兼容性与稳定性:现有设备与新型智能系统的适配性,高粉尘、低温环境下设备的可靠运行。 数据安全与实时性:海量数据的采集、传输及分析需保障低延时与安全性。 复杂工艺优化:煤流调速、装车自动化等工艺需结合AI算法与动态模型实现精准控制。 成果先进性 技术集成:融合UWB厘米级定位、AI视觉检测、智能消防联动、大数据预测性维护等前沿技术。 全流程无人化:覆盖巡检、停送电、装车、除尘等环节,实现“监、管、控”一体化。 平台化管控:搭建统一无人值守平台,集成18个子系统数据,支持多维度分析与决策。 创新性 智能算法应用:AI驱动的煤量识别、设备故障预判、装车模型优化,提升控制精度。 模块化设计:各子系统独立运行且可扩展,适配不同场景需求。 环境适应性:防爆、防尘设备与无线通信技术,保障恶劣工况下的稳定运行。 可推广性 标准化框架:符合国家煤矿智能化建设标准,技术方案可复制至其他露天煤矿。 模块化适配:根据矿井规模与需求,灵活调整子系统配置(如巡检机器人数量、定位基站密度)。 跨行业应用:技术体系(如UWB定位、智能消防)可推广至冶金、化工等高危工业场景。 经济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减少巡检、检修等岗位64人,年节省人力成本768万元;智能调速降低电耗10%,优化装车效率提升20%。 安全效益:机器人替代高危巡检,减少人身伤害风险;实时监控与联动报警降低事故率。 社会效益:改善职工工作环境,减少职业病;推动煤炭行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树立行业标杆。 推动行业进步 技术示范:为露天煤矿智能化提供完整解决方案,加速“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进程。 标准引领:实践成果可为国家及地方智能化验收标准提供参考。 产业升级:促进智能装备、工业物联网等产业链发展,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