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电网企业以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屏障为目标的林草火灾预警防范管理创新与实践

136

成果主要完成人

杨雪城、刘 扬、赵 雷、陈学峰、姚明禹、高翔宇、张华杰、刘 然、陈文博、赵 坤

项目概况

大兴安岭蒙东地区森林草原火险等级居高不下,火灾事件呈多发态势,给生态文明、经济发展、电网设备、人身安全等多方面带来巨大的挑战。国网蒙东电力高度重视森林草原火灾防治工作,提出了从“人防、技防、物防”角度,以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运维手段,基于守护地区森林草原生态安全的需要、落实国家森林草原火灾防控的需要、保障地区电网运行安全的需要等三方面,通过建立智能化的山火预警中心、开展深度联合的隐患排查治理、完善应急处置及状态评价、运用数字化的运维保障手段及构建政企联动协商机制等五方面,实现以构建生态与电网和谐共生的森林草原火灾防控管理体系的理念,从而提高对森林草原火情预警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实践成果方面:一是建立东北区域首家以智能化平台为支撑的防山火预警中心。融合无人机、在线监测、雷电定位系统等多源实时数据,配置236套防山火在线监测装置,打造网格化山火监测预警系统。此外,针对无网络信号区域及监测空白点,基于卫星遥感技术,构建“星空地”立体化火灾防控体系,显著提升输电线路防山火智能化、可视化管理水平。二是开展深度联合的隐患排查治理,通过落实管理责任,与各职能部门开展“两个主体”地毯式排查治理,按区域分配管控责任到人,健全设备资产台账及火灾隐患清单“一患一档”,明确树木“调号”、加装“防火屏障”、线路绝缘化改造等措施,促进地方电网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齐头并进。三是完善应急处置及状态评价,制定大兴安岭森林草原火灾现场应急处置预案,精准快速传递全量信息,高效有序开展处置。依托防山火预警中心平台,实现线路实时状态评价及区域防火状态管理,辅助各级管理人员开展统计分析、质量管控和决策指挥。四是运用数字化的运维保障手段,充分发挥无人机巡检效能,对大兴安岭重点林区1400余公里通道进行点云建模,重现线路周边场景,实现远距离测量,利用树木仿生技术评估树障风险,辅助开展防山火隐患排查治理分析,实现“信息汇集、过程管控、预警研判、协调指挥”。五是着力构建政企联动协商机制,加强与地方政府、森林草原消防管理部门协同,组建三方联防联控队伍,建立火情互报、信息共享机制。推动森林草原防灭火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合作平台建设,切实提升火情综合监测和扑救能力。 取得成效方面:一是建立“星空地”一体化火灾防控体系,实现呼伦贝尔地区全境林草火动态预警监测,累计预警各类火情48起,均按照山火处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