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智慧风电场开启“无人值班、无人值守”运营管理模式

156

成果主要完成人

李清升、周建辉、梁海超、包宇鹏、马 渤、韩百岁、鲍明军、倪 辉

项目概况

一、研究背景 随着清洁能源项目的爆发式增长,要清醒认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发展短板,切实增强危机感,有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清洁能源基地分布非常分散,技术人员难以进行技术培训交流,生产技术力量稀释严重,新生力量培养周期长培养难度大,技术管理非常薄弱。二是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尚不完善,重大风险防范化解任务紧迫而艰巨,安全风险隐患仍然存在。三是伴随着清洁能源开发的深入,偏远山区、高海拔地区、沿海正在成为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在这些地区的运维人员,必然面对生活条件艰苦、工作环境恶劣的问题。 二、管理技术难点 风电机组主要靠各种传感设备监测运行状态,由于传感系统的不完善会导致机组状态监测存在盲区。目前,新开发的传感技术尚未成熟,在预警的准确性和分析精度上还有待提高,新的传感技术还有待开发。可通过发掘其它部件传感数据的关联关系,找出变化规律,利用数据建模进行分析,间接判断其它部件的运行状态。 三、成果先进性、创新性 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人机网物”的跨界融合,形成边缘+雾端+云端结合的全层次开放架构,实现不同层级的智慧模式。 四、可推广性 经过近年来系统内对智慧型数字化建设的理解和总结,智慧型数字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对清洁能源运营企业来说,智慧型数字化转型是加强规范化建设、夯实安全管理基础的必经之路。这一转型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还有助于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智慧风电场的经验和成果具有很高的可推广性,可以被其他清洁能源企业以及其他行业的企业所借鉴和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熟,智慧型风电场建设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行业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经济社会效益 按照集控中心、区域运维中心、新能源场站体系架构设计,打造智慧型无人值守风电场项目。大唐苏左区域运维中心达日罕风电场装机容量 150MW,应配置运维岗位 45 人左右,全面实现智能化后,仅需 15-20 人,大幅度降低了人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