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力调电费偏高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180
完成单位:华电(贵州)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登记编号:CAPE-CXCG-2024-J-2-326
登记年份:2024
发布时间:2024-07-17
成果主要完成人
郭少臣、陈日伟、李继朝、罗昭学、田征前、杨 强、万 青、黎 伟
项目概况
研究背景:“十四五”期间,公司新能源发展迈上“快车道”,与此同时,新能源安全生产管理与高速增长装机规模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现有技术力量严重不足,造成新能源电站每月应收电费单中力调电费居高不下,运维人员不掌握具体原因,也未找到有效解决办法。为此,公司成立专班专业组,分析力调电费偏高的主要原因,并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有效减少力调电费对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
管理技术难点:公司新能源场站目前均采用全部外委运维方式进行场站管理,生产管理人员严重不足,且生产管理人员多为火电、水电企业转入,从事新能源管理经验不足,技术能力存在一定欠缺,导致新能源生产技术管理力量薄弱,不能满足以“自主运行、自主维护”为方向的新能源生产管理模式需求。
成果先进性、创新性、可推广性:结合新能源实际,总结分析新能源力调电费偏高的原因,并制定一系列应对措施,减少力调电费对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具有推广价值。
经济社会效益:采取措施前,存量电站每站每年力调电费考核约为30万元,通过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每年减少力调电费约为30万元。
结论:光伏电站由于集电线及送出线路较长,电站作为负载时产生的容性无功功率远大于主变、箱变等感性无功功率,导致光伏电站平均功率因数远低于电网目标值,故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平衡无功,以达到电网对功率因数的要求从而避免产生力调电费。可通过SVG补偿装置合理补偿光伏电站的无功功率,提高了电站的平均功率因数,有效避免电网对光伏电站收取高昂的力调电费惩罚费用,大大降低下网电费,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