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锅炉烟风道漏风管理创新实践
196
完成单位:湖北华电襄阳发电有限公司
登记编号:-
登记年份:2021
发布时间:2021-06-25
成果主要完成人
胡小金、王中霞、王瑞民、梁 伟、余 超、黄 海
项目概况
一、实施背景:
(一)漏风率偏离机组运行经济性
空预器漏风率每下降 1%,锅炉效率提高 0.04-0.05%,可降低供电煤耗约0.16克/千瓦时,炉膛出口段烟风道漏风率下降1%,可降低煤耗约为0.13克/千瓦时。随着襄阳公司一期锅炉设备的服役时间逐年增加,空预器漏风率逐渐增大,最大已超15%,漏风率严重偏离10%指标,烟风道漏风问题日益突出。
(二)风烟系统严密性直接影响锅炉设备安全和可靠性
随着漏风量增加,严重时锅炉氧量无法得到保证,水冷壁存在高温腐蚀风险。同时,风机出力增加,锅炉负荷受限,对锅炉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威胁。
二、内涵及主要做法:
(一)建立烟风道漏风专业治理体系
1.制定专项管理制度。明确烟风道漏风考核指标、管理流程及考核办法。
2.制定技术标准。根据多年烟风道漏风治理经验,制定了漏风检查、整改、设备台账记录等技术标准,使得检查项目标准化。
3.转变治理模式。由区域零星化检查转变为专项检查,将漏风检查首次纳入“封停必查”项目,按照“趋势分析、超前预防、逢停必查”原则,开展漏风治理工作,将漏风治理工作由被动检修转为预防性检查,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控制烟风道漏风率”组合拳。
(二)采用新技术
1.对空预器实施两项重大技术改造。
(1)空预器热端由固定密封改为间隙自补偿固定密封
在空预器热态运行时,密封片组件依靠自身的刚性不随转子发生蘑菇型变形,密封片与扇形板之间在冷态时形成的无间隙配合不因转子发生的蘑菇状热变形而改变,进而消除了传统预热器结构因转子热变形所产生径向三角漏风通道,有效的控制了空预器的直接漏风。
(2)空预器冷端加装导流阻尼装置。冷端导流阻尼装置在结构上减小了空气预热器冷端风侧和烟气侧的压差,进而控制空气预热器风侧漏人烟气侧的漏风量,从而达到减少漏风率的目的。
2.改善空预器密封调校方法。利用停炉时间,对空预器一、二次风侧、烟气侧径向密封进行检查、调整。在调整时,综合空预器温差、材料特性、实际密封数据等来确定各段间隙量,提高了密封调校的精度,确保了密封间隙调整在规定范围内,减少因密封间隙不合理导致的空预器内部漏风。
3.烟风道漏风防磨技术处理。以漏风专项检查为依托,分析比对烟道磨损主要位置、主要原因,通过测定,有针对性对烟道内部不同位置进行耐磨胶泥、铸石板防磨治理等相应的预防性防磨技术处理,重点加强磨损烟风道膨胀节的防磨修补与更换,确保消除烟气带灰对烟道壁板和易损部件的吹损造成的漏风。
三、实施效果
(一)提升了运行经济效益。通过对烟风道漏风综合治理实践,四台锅炉空预器漏风率均下降了约5%。
按照空预器漏风率每下降 1%,锅炉效率提高 0.04-0.05%,降低供电煤耗约 0.16克/千瓦时的行业经验数值,依据华电电科院试验数据表,按空预器漏风率降低5%计算,将使锅炉效率提高约0.225%,供电煤耗降低 0.36克/千瓦时。按照单台机年发电量 20亿千瓦时,供电煤耗降低 0.36克/千瓦时,年节约标准煤总量: 0.36克/千瓦时×20 亿千瓦时=720吨。按照标准煤单价 700 元/吨计算;单台机年节约费用:720×700=50.4万元;四台机组年节约费用4×50.4=201.6万元。
(二)提高了设备安全可靠性。
脱硝SCR烟道漏风率下降约1%,烟道漏点频发态势得到遏制,大的漏风点基本消除,易吹损位置防磨材料完善,各机组氧量不因漏风受限,高温腐蚀风险降低,设备可靠性得到了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