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探伤及轨道巡检联合作业组织模式构建及应用
121
完成单位: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
登记编号:CAPE-CXCG-2024-G-1-017
登记年份:2024
发布时间:2024-07-17
成果主要完成人
焦 坤、张 伟、王青波、刘东方、李月喜、李瑾龙、侯巧省、王 宁、张 冉、刘呈祥
项目概况
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港地铁)目前运营北京地铁4号线、大兴线、14号线、16号线及17号线,线路总里程超过200公里。随着每日营运时间的延长,对检修天窗时间压缩相当严重;同时,随着运营年限的增加,线路设备不断老化,检修压力不断加重。如何在有限的天窗时间内,高效、保质完成设备检修,确保列车安全运营,已成为设备维护部门面临的最大难题和挑战。
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京港地铁针对传统人工检测工作存在的弊端,引入比较前沿的智能检测、缺陷识别算法等新技术,提升钢轨探伤及轨道巡检效率和质量。同时,根据实际检修计划需求,改变了钢轨、道床等设备分开巡检的组织模式,极大的节约人力、时间成本,且为传统地铁检修模式的优化开辟了新方向。
京港地铁通过钢轨探伤、轨道巡检作业组织模式优化,通过轨道智能巡检设备集成了钢轨探伤和轨道巡检等作业,在满足检修作业安全、各线路限界、各专业检修精度及检修效率的前提下,可实现同时、同断面开展多项检测作业,使检修模式从人工巡检向智能巡检转变、从单一检测向多元检测转变。
相比传统的人工检测,钢轨探伤及轨道巡检联合作业可整合维修资源,节约天窗作业时间。检测效率可提升150%,节约工时50%以上,病害检出率可达99%以上。该联合作业组织模式构建及应用,可以弥补人工检测的不足、提高检测效率、节约人工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联合作业设备检测模式的应用实施为业内设备检修提供良好范本,将推动轨道交通检修模式的技术革新提供动力,具有极好的社会效益。